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回复: 1

在过吴越文化节时我们在想什么? 一起解读这三层文化密码

[复制链接]

6

主题

8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5-21 1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8日,第二届吴越文化节启动。
清影罗裳,山高水长。翻开吴越文化绵延千年的历史长卷,山水物产之外,更有蕴含其间、影响深远的种种思想意蕴:这里有“无水即无民”的朴素;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温柔;也有“保境安民”的远见智慧……
围绕吴越文化的精神内核,向外延伸至文化标识打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文旅融合探索,如同环环相扣的文化密码。在解码的过程中,吴越文化发展的时代脉络逐渐清晰。

打造文化空间
展现吴越文化精神内核
《宋史•地理志》说,吴越之民 “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于洋味,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对吴越民风民俗的概括,虽不全面,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吴越文化的轮廓。
“‘自强不息’应该是吴越文化的精神内核。”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说,相比当时的南唐等国,吴越国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如太湖、钱塘江频发水灾等,但吴越人积极克服困难,通过兴修水利、疏浚河道等方式,既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也有着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吴越既是鱼米之乡,又有丘陵山区,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下,吴越之地形成了“艰苦卓绝、勤奋节俭”的风尚。
“儒家文化讲规矩,佛家文化讲慈悲,吴越文化就是在这两大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其精神内核,也由此指导着当时的吴越国及日后吴越之地发展的大小政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教授说,像在面对是否归顺宋朝时“保境安民”的选择,在遇到宫廷斗争时不大肆屠戮的处理方式等,都是吴越文化精神内核的具体体现。
精神的承续有赖于可见可触的载体。穿越历史长河,吴越文化确实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资源。一个个闪亮的地标,成为后人感知千年文化脉搏的重要依托。
在杭州,吴越文化的痕迹几乎随处可见。可能在雷峰塔的塔基上,在钱塘江的石缝中;也可能在吴越国王陵的墓室中,在天目窑遗址的碎瓷片上……各种遗址、工程涉及地域广阔,有史可考、影响深远,也串联起丰富多彩的吴越文化根脉。
曾亲手触摸《宝箧印心咒经》的经历令杜文玉印象深刻。优良的纸质、如新的字迹,真正让杜文玉感受到吴越国佛教文化的兴盛及当时文化产品制造力量的雄厚。“吴越国统治时期,杭州成了全国的佛教中心。佛教文化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杜文玉说,修建佛寺、佛塔、造像、开石窟、印佛经、延聘国内外高僧,在佛教文化发展上成就突出。
如今,在杭州,除了灵隐寺、净慈寺、六和塔、保俶塔、闸口白塔、梵天寺、圣果寺、光孝明因寺等寺塔经幢、遗物,慈云岭、石屋洞、烟霞洞、天龙寺、飞来峰等都有石窟造像。彼时佛教之盛可见一斑。
放眼更广领域,在湖州太湖溇港、杭州西溪湿地,我们会看到吴越国创造的塘浦圩田系统遗存,遥想当年吴越之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情景;在钱镠的故乡——临安,我们又可以重温“钱王背娘”“陌上花开,缓缓归矣”等民间传说。这些具象的留存、散落的故事,拼凑出吴越文化的内核,成为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
在专家看来,通过打造一批文化标识,构建吴越文化的传播体系,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吴越文化的整体认知和系统了解,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立足保护优先
探索资源保护传承新路
传播吴越文化,打造文化标识,保护是前提。
“在先后发现光孝明因寺(净土禅寺)遗址、吴越国衣锦城遗址等10余处考古遗址的基础上,我们统筹好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关系,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太庙山区块、功臣山区块以及临安博物馆陆续建成亮相。”杭州市临安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重点推进衣锦城址公园、塔山路历史文化街等项目建设,让吴越文化成为临安最闪亮的地标。
“没有吴越国,就没有如今苏杭、长三角的繁荣。”多年从事考古工作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斌说。在他看来,要做好吴越文化的保护,吸取其他地方的遗址保护经验很重要。以临安为例,建设城市型考古遗址公园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城市型考古遗址公园应以遗址保护为基础,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适用性来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遗址保护需求和城市人群的休憩功能需求。”刘斌说,相比城郊型考古遗址公园,城市型在知名度上遥遥领先,大量的流动人口通常伴随着经济效益,如南京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在规划中应对城市的功能需求作详细的梳理,明确哪些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为考古遗址公园所利用;哪些需求现阶段暂时还不完善,能否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将其完善并为城市所利用,形成良性的互补。
在众多专家看来,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是吴越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数字化复原遗址、文物指纹为博物馆精准护“宝”……数字化应用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大路径。
用仪器将文物表面放大数千倍,并自动变焦拍摄,不用接触就能采集文物细节……这是网易区块链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刚锐带来的“文物指纹”应用。
面对博物馆内海量的文物,过去传统的储藏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无法精确识别。特别是遇上需要外借展出的时候,文物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找到每件文物独一无二的微痕特征,实现精准跟踪识别。
“我们通常会采集一件文物上的两三处细节,每一处拍摄10张左右的、不同倍数的照片,再由系统捕捉每张照片上的特征点,生成‘指纹’模型。”李刚锐说,在对比时,只要将文物同一位置对准仪器,系统可自动对比,如果与此前采集的“指纹”模型特征点吻合,即可判断这是同一件文物。
此外,吴越文化专题研究的开展,各种精品力作的推出,也让吴越文化保护变得更为立体。如本届吴越文化节期间正式发布的《一剑霜寒十四州——云烟百年吴越国》《王兮王兮归去来——吴越国的君主们》首批两部通识读物就是很好的例证。

推动文旅融合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吴越文化发展的新契机下,更多沉睡的文化资源被更好地发掘。
在专家看来,要想更好地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体验方式,让文化走进生活很重要,如借助体育休闲、文物考古、现代科技、非遗体验等让游客有切身的文化体验感。
其中,运用技术创新手段丰富旅游形式,为游客呈现更生动的历史场景,就是不错的文旅融合尝试。
“在数字化复原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进一步开创新型文旅项目,如漫游衣锦军城沉浸式体验、衣锦军数字化复原地图、掌上谒陵等。”刘斌说,同时,利用全息影像等技术,打造《吴越钱王》《钱王射潮》《陌上花开》等充满城市文化特色的趣味项目,也可以为庄重严肃的历史文化带来现代气息。
在吴山广场,从散落一地的古诗词中寻找线索,找出下一步目标,让游客带着满满好奇心游览吴山之胜,感受历史文化熏陶……当天,易现先进科技创始合伙人虞崇军带来的一场基于AR技术的室外剧本游,为在场嘉宾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新思路。
“让历史可阅读,文化有温度,打造无边界的博物馆。”虞崇军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极大激发千年文化活力,让吴越文化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
可以捧在手心的故宫凝香亭、杭州西湖集贤亭你见过吗?晚峰创始人刘文辉则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榫卯工艺尝试文创“破圈”。“好看、好玩、不贵”成为刘文辉对其文创产品的定位。
“文化不可能用按头教育的方式活起来,文创也不能强加于人,只有从大众喜爱的方式出发,才能拉近文物与人的距离。”刘文辉说,过去他曾借鉴国外乐高的思路,尝试用颗粒积木搭建中国古建筑,但其带来的质感与实际相差甚远,最终缩小版的榫卯结构实现了他的预期。
让历史变得具象可感,让历史场景走进现实生活,文化资源才真正活起来。本届吴越文化节陆续推出的国潮新秀、国粹巡演等活动,也是文旅融合的一种思路。
最近,在苕溪公园广场上,“钱王夜宴”沉浸式演出、“吴越味道”美食市集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钱王夜宴”以钱王和王妃衣锦还乡,设宴款待家乡百姓为场景,打造一幅“钱王夜宴图”,穿越千年带来浓浓吴越气息。
笋干白果、梅干菜饼……在美食市集上,来自钱王大酒店的工作人员俞金萍带来了9道极具临安特色的点心,引得现场不少人驻足。“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记住我们临安,感受吴越文化特色。”俞金萍说。
“我们坚持举办‘清明恭祭钱王’‘吴越文化节’等活动,着力塑造《吴越归宗》电视剧、《吴越印象》歌剧等文艺佳作,开展“钱王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展现吴越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历史传承,让吴越文化真正走入年轻人群、走进千家万户。”杭州市临安区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更多标志性项目的亮相,文旅主题产品不断推出,历史和文物活起来,众多见证历史沧桑的文化标志将焕发时代的生机活力,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ZCATud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2-25 20: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