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接近尾声,但国企改革本身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事业:今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为未来三到五年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下达新的“任务书”。
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大盘中,烟台是一个亮眼的板块。截至7月末,烟台13户市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54.3亿元、利润总额153.7亿元。实际上,烟台市管企业以占全省各市国有企业4%的资产总额,实现了全省市级国有企业26%的营业收入和55%的利润总额。近日,国企改革看山东主题采访团来到烟台市,了解当地国有企业以提高国资效率、增强国企活力为重点,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1年底,烟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15项量化指标基本完成,在全省2021年半年度和年度考核评估中均获A级考核结果。在烟台,国有企业已经踏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烟台在全省率先出台落实“创新十条”政策文件,细化明确10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以高强度科研投入促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巩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目前已推动企业研发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建立31个国家级、42个省级创新平台。
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国企改革,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烟台市国资委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市管企业及各级权属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过硬党支部比例超过80%,评定五星级党支部52个,先后打造了“党建融·交运红”等党建特色品牌和“孙志辉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党员名匠工作室,党支部建设持续向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烟台推动市管企业把党组织建到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做到了国企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方面,烟台市国资委交上的也是一份给力答卷。通过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建设,切实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加大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力度,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烟台市管企业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市管企业正进一步深化管理创新,开展全面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研究制定培育发展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在此过程中推广复制一批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
烟台持续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推进市管企业聚焦主业发展。烟台市国资委制定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市管企业主业管理意见等制度文件,引导推动市管企业聚焦主业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目前,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从2019年的25户重组整合到14户,主业全部控制在2个以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烟台市国资委始终把创新驱动摆在促进烟台市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持续推动万华化学、泰和新材、冰轮环境、东方电子等企业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照《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提出的新要求,烟台进一步强化国企使命担当,加快推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烟台鼓励引导市管企业立足主责主业,加快培育或并购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承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或参与建立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开放创新平台。又比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烟台市国资委将通过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健全人才“引用育留”机制,支持市管企业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首席技师。
在就业、民生、双招双引等战线上,烟台国资国企同样跑在前面。2022年,烟台市管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496个,为2517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5948万元。总投资2560亿元的20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50亿元。瞄准“三类”500强,当地国有企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抢抓央地、省地合作机遇,成功引进内资项目23个、到位资金59.8亿元;外资项目6个、到位外资2.6亿美元;3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完成融资192.4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万华蓬莱工业园、东方航天港、生物医药产业园、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城市快速路等一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均按计划加快推进。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ikp7Mgs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